English

高扬的党旗

1998-08-2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刘汉俊 蔡侗辰 张玉玲 我有话说

长江峰连峰,一浪高一浪。人与自然的这场空前的大较量,是对沿江儿女抵御洪灾的一次大考验,也是对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的一次大检阅,是一次党心、军心、民心的大凝聚。数十万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成为抗洪大军的核心支柱,在千里长堤上谱写了一曲党群同心、干群同心、军民同心,同心同德,力锁狂澜的感天泣地的壮丽凯歌!

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第一个跳下泥坑

连日来,记者奔波在数百里的荆江大堤和洪湖大堤上,见到数不清的党员干部,上至省委书记、省长,下至乡镇长、村支书。每一处险点,都立有“生死牌”、“军令状”。责任人都是基层领导;大堤草坡上席地而卧酣然入睡的,几乎都是当“官”的。他们与群众同吃同住,一同排查险情,一同下水堵漏。一个干部就是一根标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湖北省水利厅河道堤防处干部姚黑字说了一段流传在大堤上的顺口溜:“涨水要比退水快,流水进餐不见外(指不论官职大小一律吃简便快餐),省长将军一大排,处长科长像编袋(指像编织袋一样多)”,这是广大党员干部前赴后继、深入一线的生动写照。据有关方面介绍,公安、石首、监利、洪湖各县市党政机关干部几乎全都上了一线。监利县委组织部的同志告诉我们,全县1600多名副科以上干部遍布大堤。记者在大堤上发现,每走50米就能碰上一个带“长”的,每一个“长”字号后面都有一段长长的故事。

监利县委宣传部王建平科长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县委书记杨道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大学毕业回家即将启程去美国读博士,小女儿从大学回来过暑假,可一直没见到自7月3日就一直在一线的父亲。7月23日,思父心切的姐妹俩一头撞进父亲所在的一线指挥部,只见日夜思念的父亲正躺着打吊针。望着父亲慈爱而疲惫的面容,姐妹俩趴在父亲怀里,呜呜地哭了。“到抗洪一线去看看吧!”父亲要求女儿们。姐妹俩淌着泪答应了,她俩很快组织起57名回乡度假的监利籍大学生,组成大学生慰问演出团,奔赴荆江大堤。8月17日晚,第六次洪峰压境的前夜,记者在一线指挥部见到这位嗓子嘶哑、眼里布满血丝的县委书记,他说:“现在到了非常紧张、非常危险、非常关键的时刻,五天五夜不睡觉有什么了不起!”

像杨道洲一样经常几天几夜不睡觉的基层党员干部还有很多。

监利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丁凡璋担任灾情最严重的三洲联垸的指挥长,巡堤查险、堵口疏流,一直在前线,每天睡眠时间不足3小时。三洲联垸熊家洲排灌闸突发鼓水险情时,丁凡璋第一个跳进水里指挥抢险,带领群众奋战一天一夜才使大堤转危为安。县委组织部办公室干部张砚堂告诉记者,他已50多天没见到他们的丁凡璋部长、熊木森常务副部长和谭友喜部长了。

记者6月底在北京握别监利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傅先明,赴监利采访时得知他一回监利就一直在堤上。前几天县里开指挥长会议时,一个脸上黑得只见牙齿、胡子拉碴、衣衫褴褛的人出现在宣传部办公室,工作人员竟认不出他是傅先明!当盐船村陈界子险段出现特大管涌的危急关头,是傅先明第一个跳下泥坑。

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跳入泥水的党员干部何止丁凡璋、傅先明!

在大堤出险、家园告急的关头,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干部身先士卒,奋勇向前,一大批党支部建在了大堤上,一大批积极分子火线宣誓,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这里得到最充分的展示。

洪水淹没了村庄,20多名党员围聚在鲜红的党旗下

抗洪一线大军中,最累的是县委书记、县长们,而最苦的是乡镇干部和村支书们。共和国的基层党员干部群体像一根根固堤的木桩,深深地夯入百里长堤,筑起挡风拒浪的坚实城墙。

江水涨满了虎渡河水,虎渡河水撞开了孟溪垸堤。8月7日的公安县孟家溪镇灾情一时牵动着中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心。就在洪水涌入家园的那一刻,基层党员干部全都站在了最前列。“镇长是条铁汉!”这是孟家溪父老乡亲们对镇长魏运龙的评价。合成垸出现管涌险情,他率1000多名青壮劳力猛扑上去,死战一昼夜;在陶家汊险段,伤痕累累的他最后一个撤离。8月8日那天,洪水包围了孟家溪街道,水急浪高,冲锋舟冲不进去,小机船控制不住,100多名群众爬上了屋顶,仰望苍天!就在这时,魏运龙率领的敢死队赶到,他急中生智自制一只铁锚,系绳抛向民房,自己第一个缘绳而入,脚下浊浪骇人,手里绳细无力,稍不慎,便会被恶浪吞卷。待救出最后一名群众时他已精疲力竭,连呛三口水。

金岗村,是孟家溪大垸一个小村。洪水席卷时,第一个得到消息的村支书邹先培立即召集村支委,极其紧张地召开了一个仅一分钟堪称中共党史上时间最短的一个支部委员会议,会议决定立即号召全村20多名党员挺身而出组成党员敢死队,挨家挨户通知400多家的2000多人迅速转移。为鼓舞斗志并防止群众走失,邹先培跌跌撞撞地奔跑过去,把一面鲜艳的党旗插在金岗村地势最高处!

党旗猎猎,人心所向,2000多名群众沿着党旗所指示的方向撤离转移。邹先培背出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时,村里水深已达1米多。当舟桥部队官兵转移完群众后发现:一面鲜红的党旗下,紧紧围聚着20多名共产党员,——他们来不及撤走。

8月23日,公安县委组织部袁碧峰副科长向记者证实了此事,然后记者驱车颠簸了40多公里到孟家溪镇核实此事时,孟溪大垸溃口处金岗村8组村民徐继才连连伸出大拇指直夸村支书:“蛮行,蛮行!”

这是共产党员、石首市大垸乡黄木山村妇女主任周菊英生命的最后24小时——

8月7日凌晨1时30分,黄木山乡防守地段发生重大险情。刚巡堤回来困乏不堪的周菊英立即赶往现场。40多公斤重的沙包,周菊英扛起就跑,实在背不动了就拖着走。凌晨4时,险情缓解,早已成了泥人的周菊英趴在地上起不来了。

8月7日傍晚,村里安排深夜值班时,考虑到周菊英已接连几昼夜未合眼,脸色不好,不准备安排她,可周菊英咬咬牙:“不要紧,我还挺得住。”村干部拗不过她,只好同意了。

8月7日晚6时,周菊英和乡供销社主任刘世平带班巡堤。几趟下来,周菊英感觉有点支撑不住,几次险些摔倒。刘世平关切地说:“菊英,你还是早点去歇着吧。”周菊英摆摆手:“再坚持一会儿就没事了!”巡堤回来,已是8月8日凌晨2时。

8月8日早7时,只迷糊了几个小时的周菊英又来到堤上,突然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江堤上那块“生死牌”旁。8时20分,44岁的周菊英走完了生命的最后旅途。

8月10日上午9时,江堤肃穆,洪涛低呜,大垸乡党委、乡政府、乡指挥部为周菊英这位抗洪女英雄、党的好女儿,在她连续苦战了37个昼夜的大堤上,举行了隆重而悲壮的追悼大会,1500多名将士颔首垂泪,齐声发誓:人在堤在,誓保家园!

然而,仅仅10天之后,又一场悲壮的追悼大会再次在静默无语的长堤上举行!

让我们把镜头推回去,定格在中国基层组织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大垸乡丁家垸村八组村民小组长段玉华身上,去听听他留给人世间的最后几段对话——

8月16日,长江第六次洪峰大举压境。已连续奋战50天的段玉华一头晕倒在村部,9时许,段玉华醒了。村妇女主任尹金莲心疼地说:“玉华,你明知自己心脏不好,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得了?”玉华一笑:“如果我真的死在这次抗洪抢险中,也值得!”

这天,巡完堤的人准备吃饭。村民邹德凤叫段玉华吃饭,玉华说:“我不想吃,想睡觉。”说完就倒在堤上睡了两三个小时。这一觉,是他三天三夜以来睡的最长一次。

8月17日8时,村支书谭发贵发现段玉华在堤上,当即强令他回去休息。下午1点20分,泥南分部副指挥长倪敏和韩东政又在堤上发现段玉华,责问他:“你怎么不听命令!”玉华说:“听说又涨水了,我不来,怕子堤达不了标。……我马上就回去,别告诉谭支书。”

在家徒四壁的段玉华家,段玉华的妻子何红兰悲伤地向记者讲述着与玉华的一段酸楚的对话:

“玉华,你已经在堤上晕倒三次,别上堤了。要不,我替你去?”

“不行啊,我是组长。……我感觉可能不行了,你要把孩子带好啊!”

1998年8月18日清晨5时50分,段玉华正准备上堤,突然晕倒,顿时不醒人事。5分钟后,年仅34岁、一身泥水两只赤脚的段玉华抛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和一万多元家债,永远地离去了。又一个基层干部的英灵就这样永远地嵌进长堤,也永远地嵌进了1998年共和国抗洪抢险的英烈谱。

在江堤上,我们听到过不少这样的“外号”:“铁汉镇长”、“拼命书记”、“敢死队长”、“赤膊书记”,这是人民对党员干部由衷的爱称,也是人民授予他们最高的荣誉和桂冠!

村民说,先前讨厌“官车”,现在欢迎“官车”

群众怎么看党员?百姓怎么看干部?怎么样才能把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是我们在紧张的采访中,不断提出、一直在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些乡镇长、书记们一再对记者说:“你们不要写我,去写写村支书、村委主任吧,他们最累、最苦!”

而村支书们说:“组长看村长,村长看乡长,乡长看县长,县长在最前面,我们能趴下吗?”上行而下效,将强而兵勇,上下同心炼就一条坚不可摧的锁江铁链。

石首市人民大垸乡鱼尾洲是荆江著名的崩岸险段之首,成为军民浴血奋战的主战场之一。8月21日,记者在乡指挥部见到浑身长满大红疮的乡党委书记孙荣华时,他已53天没有下堤了。他激动地说:“市委领导和我们一样没日没夜地苦干,村干部倒下一大排,我能退下火线吗?!”

8月16日,洪湖市螺山镇镇长刘思举在大堤上向记者敞开心扉:“曾有一段时间干群关系的确很紧张,这与干部自身要求不严、作风不实有关。我们这次上堤的250名干部中有60人患感冒、肠炎,病床都设在了堤上,但没一个人退下来。群众这次看清楚了,最关键的时刻是干部走在前面,没一个骂干部的。以前,干群关系之所以紧张,一是少数干部有狭隘的个人利益,没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这次利益一致了,干群关系也就融洽了;二是作风不实。我们防守22公里堤段,险情不断,容不得你有半点马虎,否则就要铸大祸,这一点群众都看在眼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干部队伍建设同样如此啊!”

36岁的石首市高陵镇镇长鄢庆平8月22日中午用“锻炼”二字概括了他在这次抗洪抢险中的收获。他说,险情隐患随处可见,这对组织决策能力、指挥调度能力、协调应变能力是一次培养,是一次树立坚强信念、磨炼坚强意志的好机会,更重要的是对党员干部责任感的一次严峻考验。“不管你平时说得再多,说得多好听,关键看你是否冲在最前面、能否第一个捋起裤脚跳进水里!”这位第一线的指挥长深有感触地说。

在战斗中发挥作用,在战斗中锻炼成长,在战斗中形成合力,形成凝聚力,形成永不衰竭的战斗力,这正是基层党组织成为抗洪抢险坚强堡垒的真正原因。

群众怎么看干部?请听听他们的评价吧!

“组长是为我们而累死的呀!”村民小组长段玉华牺牲后,村民杨义军淌着泪说。民工可以轮换休整,而只有最基层的村骨干必须白天黑夜连轴转,前方后方一把抓,没有退路,不许当懦夫,段玉华把个人利益甚至生命置之度外,群众都看在眼里。

“县委书记、乡长们都尽力了!”在监利县三洲联垸,有一个人对记者说,“我们每天盯着电视看,看领导的表现。”尽管他发了不少牢骚,但一提到干部便发出由衷的赞叹。

“这些都是村长们干的!”监利县白螺镇阳光村邹汉生告诉记者,“说实话,老百姓对干部不是没有看法,但你看这次村长们干得苦哇!”顺着邹汉生的指向,记者看到村支书邹光顺正赤脚弯腰在垒沙包。谈及群众的看法,这位朴实无华的村干部只说了一句话:“党员干部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缓解干群矛盾,受到群众的拥护。”

长江险情依然,考验仍在继续,广大党员干部正以长堤为纸,意志作笔,书写着新时期党员干部壮丽的誓言,他们像一面面不倒的旗帜,高扬在人民的心中;他们筑成的不仅是江堤,而且是共产党人的丰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